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隽秀文章妙手裁——读周小平散文集《聆听花开》有感

品读周小平的第一部散文集《聆听花开》,常常为其间饱含的真情所感动。《光阴里的步子》尤其感人。

文章不长,不足千字;人物不多,主要是母子二人;事件也很单纯,儿子陪着母亲散步。

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就。开头写“我”接到三姐打来的电话,告诉母亲体检的结果:当时已86岁高龄的母亲除了有点冠心病和低血压以外,“其他指标均为良好”。这自然令人高兴。

接着文章回忆了发生在不久前的事情。在降温了的农历十月初二,三姐陪母亲散步,从回龙湾到滨江路,“走着走着,到我家来了,实在难得”,因为平常“一般我会去看望老人家”。有意无意之间,为下文的主体事件做了铺垫。

故事从午饭后开始。午饭后,母亲午休好了,“我就陪她出去走走,缓缓走过纪念标那长长的斜坡”。

是怎么走的呢?作者写道:“过人行道时,我紧紧攥着母亲那温暖的手,走在人行道最右端,护着老人家过马路”。这个细节,真是无微不至,令人感动。

接下来情节很自然地发展着:“本来是想去忠山公园走一走的,天阴下来,刮风了,似乎要下雨。母亲说:‘幺儿,不去了吧。’”

这一个转折,让散步的活动刚开头就要结束了。母亲的提议既合乎情理,也显出大度及对孩子的尊重。一声“幺儿”,一个“不去了吧”的征求意见式的语句,亲切,动听,浓浓的亲情让人难以拒绝。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作为儿子的“我”表现得更为体贴。“我点点头,建议道:‘去我工作的学校逛逛吧,您好久没去了。’”注意:“我”是先点点头,然后提出了新的建议。这先点点头,即是对母亲提议的尊重,更彰显出儿子的孝心;而这个新的建议则提到了母亲的心坎上,而且理由很充分:您好久没去了。显然,母亲是去过儿子工作的学校的,感情上既有需求也有必要。所以“母亲笑了。”一个“笑”字,包含着母亲的满足和自豪。

峰回路转,散步的故事出现了新的内容,引向了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我继续牵着母亲温暖的小手,爬坡上坎,一直牵着,就像我小时候,母亲用那暖和的手掌牵我的小手一样。”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动容的场景!“我继续牵着母亲温暖的小手,爬坡上坎,一直牵着”,画面感十足的一个又一个的镜头,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作者这时的直抒胸臆把情感的抒发推向一个高潮:“就像我小时候,母亲用那暖和的手掌牵我的小手一样。”这个联想将充满张力的幸福感洋溢在作者和读者们的心间,让读者们与作者传递的情感产生和谐共振。

接下来是母子之间的互动。“到了缀满花草的凤凰山,我依次给母亲介绍假山、花圃、汉白玉雕塑。”这里,作者并没有描写母亲对此的反映,而是飞来一笔“进得校门,她微笑着向值班室的两位保安师傅点头示意。”该省的笔墨一字不给,而这个“微笑”却记录下了老人家的谦和、从容、得体。这一笔,有画龙点睛之妙,让我们读到了老人家和美的精神境界。

母子之间的互动在继续着。“照了几张相后,我们在平坦、开阔的操场上边走边聊。母亲还立在‘教师风采栏’旁端详自己幺儿的照片,边轻声地念出关于我的介绍,并说道‘我读过几年老学的……’”

端详幺儿的照片、念出关于幺儿的介绍,这才是母亲浏览校园真正的目的。所以要声明“我在新路乡白杨坪读过几年老学的”,不过是个借口。老人家并没有要炫耀自己也识字的意思,而是巧妙地表达着对幺儿成就的肯定和自己的满足感。

所有的铺垫完成后,文章很自然地进入逻辑高潮:儿子对母亲的赞美。

文章写道:“我很久没有端详过自己的老母亲了。”于是来了一段浓墨重彩的肖像描写:“老人家戴一顶红色的绒帽,着一件青色的羽绒服,穿一双橙色的鞋,些许银丝从帽边钻出来,身子清瘦,头部仅超过我的肩膀一点。”

肖像描写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目的是要歌颂自己可亲可敬的母亲。所以作者避开了肖像描写中最重要的面部特征的描写,把笔触转向身边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香樟树”。

“校园里那几棵古朴的香樟树,虽然树皮干裂,爬满青色的苔藓,却依旧挺立在冬风里,细小的叶子在风中吟哦,树丫依旧敞开怀抱——那不正像一辈子哺育儿女、操持家务的母亲吗?悉心孝敬公婆、含辛茹苦养育四个孩子的我们的母亲。”

行文至此,我们看到的不是矮小苍老的妇人,而是形象高大的母亲。这个形象的转换,来得如此巧妙而自然,让我们对母亲的形象也油然而生敬意。

陪母亲散步的故事,到此结束。文章补了一句三姐对母亲的照片很满意,夸奖道:“小弟照得好哒”。对照相的事作了交待,保证了情节的完整性,对开头三姐的出现作了呼应,也是三姐对陪母亲散步这事客观的肯定。

陪母亲散步,一件平凡的小事。在周小平笔下写出了身材瘦小的母亲之高大形象,写出了“我”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发自内心的尊敬;写出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感人至深。

陪母亲散步,一件平凡的小事。在周小平笔下写出了起伏曲折,写出了母亲和“我”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文章剪裁得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且富有特色、前后呼应、结构完整,是一篇隽秀的美文。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文章》一诗中写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说: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偶然间得到的。我觉得陆游这说法的关键在于“妙手”之“妙”。有了妙的本领、妙的操作,天成的文章才能“得”之。而且那偶然的“偶”也来得并不简单,可见“得之”亦并不易。

回到周小平的散文集《聆听花开》。除了《光阴里的步子》以外,《轿子顶游记》《冬游金佛山》等篇章写得也流畅感人。书中一些有特色的语言给人印象深刻。如《岁月的精华》一文中写到:“家风润物无声,恰如咸菜坛子,盐水不同,便泡出迥异的滋味。”

从《聆听花开》中读出,周小平的人生经历虽然并不曲折,但也是层叠多样,而且始终充盈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生活就是一座充满情趣的富矿,“天成”的隽秀文章就在其间。

重点是要把自己练成“妙手”,用“妙手”从中“得”出更多、更好的篇章来。让隽秀华章如泉涌、如马奔、如潮起、如霞飞,而我们这些读者则翘首以盼、聆听花开。

2024年11月22日

随机推荐:
wave cup 汉服发饰对夹 nova屏幕总成 鞋垫十字绣 全棉 回力网鞋男 钥匙串钥匙盘 科比书包 双肩包 矫正鞋垫 风之恋男士香水 哈根达斯冰激凌 正山小种红茶特级 高帮鞋女潮嘻哈 女童洋气裙 公主 蝴蝶裙 影响蓝牙 防雨 户外 帐篷 野营 无线手标 鼠标 手抓包男 头层皮 led lamp充电 下水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